微信公众号
    您的现在位置: 首页  教学活动

安徽财经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7-07-22    访问次数:58   

(经2012年11月26日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皖教高[2012]7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强化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以下意见:

一、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1.进一步提高对本科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坚持“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坚持“加强基础、拓宽口径、体现特色、因材施教”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本科教育教学达到省内一流,加快推进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步伐。

2.坚持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教学质量,校长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由教师、学生、有关部门和院系参加的教学工作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学院(部)党政一把手为学院(部)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副院长(副主任)是直接责任人。

3.不断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要把领导精力、教师注意力、经费投入引导到本科教学工作上来。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听课制度,每学期学校处级以上干部听课不少于8次。倡导同行听课制度,在职在岗教师原则上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次。坚持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学校每两年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学院(部)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院(部)的教学工作会议。坚持“四个同等对待”,即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同等对待、教学人才与科研人才同等对待、教学项目与科研项目同等对待、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需要,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得低于25%,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维修、教学差旅费等教学开支。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改变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的状况。

二、优化专业结构

4.优化专业结构。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基本保持现有专业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拓宽专业面向、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积极开展跨学科设置专业的改革,有计划地发展一批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

5.加强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大力培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专业品牌和特色,建设一批具有安财特色的优势专业。

6.推进专业校内评估。修订和完善《安徽财经大学专业评估方案》, 2013-2015年分3批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分配招生计划、优化专业结构的重要依据。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尝试开展行业用人部门深度参与的专业评估,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遴选1-2个专业,试行专业认证。建立健全“专业运行信息数据库”和“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7.建立招生预警机制。推进大类招生的招生改革,对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或人才培养质量差的专业实行减招或停招;建立录取情况、就业情况与招生挂钩的预警机制。对连续两年招生志愿率、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予以预警并控制招生规模;对连续三年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予以预警并减少招生规模直至停招;对个别基础性长线专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对在专业校内评估结果“不合格”且经整改、复评后仍“不合格”的专业,暂停招生,直至再次整改并通过复评后,方可恢复招生。

三、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8.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9.坚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由教授授课的比例,教授每学年至少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每门不少于36学时)。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上课的,不再聘任教授职务。鼓励教授为一年级新生开设大一新生讨论课,使大一新生深入了解大学,感受大学文化,感受教授的人格魅力和风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帮助新生实现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转变。

10.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为依托,面向全校教师搭建一个沟通、交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平台。通过培训、讲座、研讨、沙龙、咨询、资源支撑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引导教师注重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加强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制度,切实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11.完善奖励机制。不断完善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鼓励教师开新课;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展“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优秀教师”、“我最喜爱的老师”、“精彩一课”等评选活动以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表彰在本科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提高教师对本科教学工作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四、形成良好的学风

12.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按照《安徽财经大学关于实施学生工作创新工程指导意见(2012-2014年)》的要求,着力实施文化安财和文明安财两大战略。建设平安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和谐校园、幸福校园等五型校园。重点开展理想信念、人文素养、诚信感恩、创新创业、安全健康及行为养成教育等六项教育。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

1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和文化素质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第一课堂教学外,开展活泼、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等活动即第三课堂。支持学生在虚拟世界所进行的网络学习活动即第四课堂。要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为基础,发挥第三课堂、第四课堂作用。

14.进一步严明学习纪律。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的考核及学生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学生管理机制。辅导员(班主任)应经常深入班级、课堂、宿舍,每周原则上不少于一次。大力加强考风建设。加强学校、学院领导巡考制度,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遏制考试作弊现象,严肃处理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减少考试违规违纪行为,以良好的考风促进学风建设。继续推进教考分离,全面规范试卷命题、监考、考场管理、作弊处理、阅卷评分等考试管理工作。完善学业预警制度,加强对学生学业的过程管理,采取必要的淘汰机制,保持良好的学风。

15.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寓学风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规章制度保障和规范学风建设,以激励机制促进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6.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完善辅修双专业、双学位以及弹性学制,强调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扎实推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逐步建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加大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支持奖励力度,对于获得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给予项目经费1:2配套资助或不少于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于获得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重点项目给予项目经费1:1配套资助或不少于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一般项目给予项目经费1:1配套资助或不少于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建设好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争取获得或建有2-3个国家级、10-15个省级、100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3种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2门国家级、15-20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培育优秀项目,力争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突破。

17.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上好讨论课。各学院应根据实际,对各类课程的讨论课应有一定时数要求,切实提高讨论质量。控制教学班学生人数,鼓励小班化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将教学的全过程纳入课程考核范畴。推进课程分类管理,加快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步伐,各学院应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特点、学生学习情况等,采用期中考试、平时作业、小论文、小测验、调查报告、专题演讲、口试、实践操作、小组辩论等多元化的多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所有课程都必须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书目。

18.加强课程建设和共享。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加强课程资源整合,加强学院、专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实现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在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建设中,重点遴选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公共基础类和学科基础类课程,推进资源共享课建设。加强优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共享。自2013年起所有主干课程培训必须全程录像,全校共享。

19.大力推进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认识写作、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以及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分级分类教学,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恢复部分基础课程期中考试制度,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制定奖励措施,对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

20.加强教材建设。根据“入主流、创特色”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修订《安徽财经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有计划地推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优秀教材。鼓励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有机融合,实现教材建设立体化和多样化。完善教材选用审批制度,加大优秀教材、规划教材和原版外文教材的选用比例。

六、强化实践育人

2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构建由实验教学、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科研训练、学科及科技竞赛、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组成的,以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三层次有机结合并辅之以各类课外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完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更新实验项目,加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比例。严格实验教学管理,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22.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及学科和科技竞赛。通过设立本科生科研基金,以及学科和科技竞赛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加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创新基金,以及各级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活动。鼓励本科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团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允许学生以参加课外科技竞赛和学科知识竞赛取得的优秀成绩,代替部分学分;争取在各类重大高水平赛事中取得更好成绩。各专业应建立满足教学需求的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23.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继续加强本科教学平台实验室的建设,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为学生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大的空间。校内各实验室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努力把校内实验室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实习、校内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场所。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多途径、多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性、专业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基地所在单位的合作共建与广泛交流,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提高校外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

2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渗透到各类课程教学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创新创业类课程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完善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大纲。筹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不断开拓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和实践。积极为有创业愿望和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等硬件支持和服务,对有市场前景、结合专业特点的创业项目,提供一定数额的经费资助。加大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建设。

七、改革教学管理体制

25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层面注重顶层设计、强调宏观指导、加强过程监控、落实追踪评价;学院(部)层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在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试点考试管理体制改革,学校负责校管课程考试管理,学院负责院管课程考试管理。

26.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严治教,强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教学档案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执行和落实的监控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对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保证各项管理落到实处,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27.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后备力量的培养,加大选拔和引进教学管理人员的力度,大胆培养选拔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管理岗位挂职锻炼。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梯队。进一步明确教学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意识,促使他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加强新形势下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针对各种具体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教学管理工作改革的新思路,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待遇,建立教学管理人员考核、评价和表彰长效机制。

八、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28.完善三种评价体系。重点做好三种评价,即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教学管理评价。完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逐步形成领导、专家、同行、学生四级评教体系。对评教成绩居前10%的教师,经综合考评后给予奖励,对评教成绩靠后5%的教师及时帮扶。将学生的到课率和学生的满意率作为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生学业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其中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学业竞赛成绩及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应作为关键指标进行评价;教学管理评价重点考察教学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各项政策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教室和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情况、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等。

29.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以自我评估为主要基础的三类评估机制,即课程建设评估、专业建设评估、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课程建设评估注重合格课程、精品课程的比例,全面审核课程教学目标、大纲内容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施、教学队伍的完备度,教学方法、手段的先进度,教材的选用、课程教学的规范度(课程教案、课程大纲、教学进度、教学日历、课程考核等)及教学效果等,并注重学生的反馈情况;专业建设评估着重考察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与之相应的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以及建设经费投入使用情况,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学生就业情况等;品牌专业要着重评估该专业在省内和全国的地位和影响。新专业要着重评估受学生和社会的欢迎程度,一般在三年级和有毕业生后的第二年进行检查评估;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原则上参照教育部制定的有关教学评估标准执行。

30.完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实施期初、期中、期末“三段式常规教学检查制度”。期初主要对开学准备、资源使用、课堂纪律、后勤保障等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期中主要以召开师生座谈会、查阅教学档案、开展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为重点,以及对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教师课后辅导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期末主要以加强考风考纪建设为重点。构建常规性检查与临时性抽查相结合、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反馈相结合、过程性评教与终结性评教相结合、教学质量督导制与教学信息反馈制相结合“四个结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安徽财经大学

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